首頁 》 新聞資訊
>
從事一線教育教學工作20余年,先后創辦順天府學教育培訓中心和新府學外國語學校,盧振虎老師的學生桃李滿天下。其中既有取得傲人成就的學界先鋒,也有呼風喚雨的商界精英,還有很多高歌猛進的青年才俊,不過也有最近被熱議的“墜落的奧數天才”付云皓。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
文 | 郭媛媛
編 | 羅歆媛
?
《奧數天才墜落之后——在腳踏實地處 付云皓自白書》一文發出之后,盧校長第一時間轉發并為學生點贊。這背后是他對終身學習的理解,對數學+教育的感悟,以及對教師使命的擔當。
?
無論是作為一線教師,還是開設培訓機構,奧數,一直是盧振虎身上最重要的標簽——他曾被聘為全國第七屆“華羅庚金杯賽”北京隊主教練,“日本算術奧林匹克大賽”中國隊主教練,全國“華羅庚金杯賽”主試委員會委員。其創辦的國際學?!靶赂畬W外國語學?!睆恼Q生之日起也帶著“奧數”基因將數學作為辦學特色。
?
從體制內教育到體制外,從一線教師到教育培訓機構創始人再到國際學校校長,從奧數教練到提倡多元文化和數學+,從教育者到為人父……經歷了教育與生活的人生百態之后,如今的盧振虎校長擁有著多重身份和角色,也讓他豐富的閱歷中多了一份深刻和淡然。不久前,頂思記者與盧校的對話,讓我們看到了其眼中更加全方位的立體的教育。
?
以下內容根據盧校的訪談實錄整理:
?
避免教育誤區
?
“
“我希望我們的教學是‘揚長平短’,畢竟在社會中他安身立命之本是自己的長處而不是他的短處?!?
”
?
創辦新府學,“新”字在我看來是在一個新的理念下,有了“新”的理念,我們就會設置“新”的課程。那么這個“新”的理念指的是什么呢?我們要辦一所尊重學生個性、尊重學生差異、讓學生的天分才情得以充分綻放的學校。傳統學校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共性,這是我們的“新”之所在。
?
我希望我們的教學是“揚長平短”,希望孩子們在自己有特長、有天賦、有熱愛的學科方面盡可能地挖掘他們的長處,而對于他們的短板學科,我們覺得達到及格水準就可以了,畢竟在社會中他安身立命之本是自己的長處而不是他的短處。而傳統教育中,比如高考,是需要通過高考錄取分數線的,這種更多的是“抑長補短”,也就是說,學生擅長的學科就不用再弄了,需要弄的是他短板的學科。孩子對于短板學科確實沒有興趣和天賦,盡管在時間、空間和精力上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,但是,短板學科在高考時也不一定很理想,“長”的學科也沒有考的很好,因為大量的時間都用來補“短”了。
?
此外,在傳統課堂中是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,而我們特別希望的是學生愛學什么老師教什么。其實學習是每個人最樸素的一個需求,任何人,包括你我在內。我教了這么多屆學生,沒有見過任何一個學生一上來就說我不熱愛學習的。不愛學習的原因在于:他在學習的過程當中,遇到了這樣那樣的他沒有辦法克服的困難,學不會,久而久之就失去自信了。所以新府學就希望按照這個理念去發展。
?
“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大量的練習,到底對孩子的知識、技能、能力、活動經驗等有多大的用處?”
?
在新府學,我們將課程分為三級,必修課程、自選修課程和選修課程。
?
首先,必修課程,以數學學科為例,數學按照國家的標準和要求必須開設,這叫國家課程。其次,自選課程,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主選擇。如果這些課程還不能滿足,那我們還有三級課程,選修課程。選修課程就有些半專業化的培養,共開設了八十多門,有些是校內的老師任教,有些是借助外界的資源和力量,這樣更專業一些??偠灾?,不管是校內的老師還是校外的力量,都是為了把更好的教育提供給學生。
?
關于評價,我認為考試是必要的。我們的單元測試、期中考試、期末考試,都是要堅持的。學生需要學的東西都會有考核,考核完之后會有反思。但是不應該僅僅為了考試取得優異的成績,而把大量的教學時間花在上面。中考或高考,學生差不多要花費近一年的時間來練習準備。初三和高三這兩年對于青少年的成長來說,卻是最好的時光,可以被用來干更多有意義的事。我建議:這種考試是必要的,復習練習也是必要的。但是為了學生的優秀率、平均分而把大量的時間用來鞏固練習,這就是事倍功半的。
?
必要的考試要有,但評價學生和老師的標準不能太單一,應該不單純看你的考試成績,還要看你的探究能力、團隊意識、活動能力等,應是各個方面的全方位的評價。這樣就會讓老師、家長、學生不單純地只關注考試成績了。我們需要思考,花費大量的時間做大量的習題練習,到底對孩子的知識、技能、能力、活動經驗等方面有多大的用處?
?
探索教育創新
?
“
“我們的特色有兩條,一條是多元化,另一條是數學+?!?
”
?
多元化是指語言多元,師資多元,文化多元。我一直在倡導,美國的教育把培養企業家和領袖放在第一位,第二位的才是科學技術能力。本科以下盡量都是通才教育而不是專才教育。通才是指,所有的學科,你該學的都要學,即使你將來學工,你的哲學、文學也得學。美國的大學,一流的大學通常都是研究性大學。本科以前都是通才教育,后面的碩士、博士才叫真正的專才教育。不管企業家、領袖還是科學家,通才教育都讓你有這種資源前置,最后至于你成為什么哪個方面出色的人,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和奮斗。我們開設了領導力課程,我們希望的是你在任何環境中都有這種組織、引領、管理的能力。
?
數學+,我個人認為,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再到人工智能時代,一個人的數理思維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沒有很強的數理思維,那孩子在面對未來就業選擇的時候就會道路很窄。我們提倡的數學+,加什么,加物理、化學、機械…等,強調是學科間的融合。我們覺得,既要把自己的學科縱向深化,同時也要橫向的去學科融合。我本身是數學出身,我們的團隊也有很強的數學基因,所以我們特別希望在這一塊能夠進行深入地探討,并區別于差異于其他學校。
?
目前國家對奧數學習的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,不超綱,不超前。我們的奧數課程設置是完全遵照國家的課程標準,學生用自己在所處學段內的知識,就可以解決的數學問題,新府學強調的是對孩子思維和方法的訓練,對情感態度價值觀正向影響。讓孩子始終保留對新事物的好奇,并掌握有效的探索方法。
?
“既要考慮‘打井’般縱深的發展,同時要考慮‘開荒’般橫向的融合?!?
?
傳統教育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是比較扎實的,它在縱向方面做得很好。但是因為它有應試,成績是考核老師和學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,所以老師大量的教學工作是圍繞考試來進行的。
?
而國際學校教育,我覺得不光要關注學科縱向,更要關注學科橫向的融合,比如數學和物理是怎么融合的,數學和工程是怎么融合的。我們所講的ELSS課程,即:Experience 經歷,Life 生活,Subject 學科,Synthesize 綜合,它就是一個融合的課程。這個課程已經研發了三五年,通過不斷地改進,在初中階段已經成了體系,我們也會往其他的公立或者私立校輸送。
?
現在講究交叉和融合。中西方需要融合、學科間需要融合、文化間也需要融合。當然,這種融合是要在尊重教育規律的前提之下,我相信在這種思想和理念的引領下培養的人才是更全面的。
?
?
感悟家庭教育
?
“
“雖然當了老師這么多年,但是作為家長教育孩子還是第一次。作為家長,面對自己的孩子的教育,有時候也會束手無策。但是我始終相信這么一句話,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家長成長的過程?!?
”
?
我兒子小的時候我就發現,我給他說一些詞、講一些話,教完以后他并不會說,等過一兩月之后,我發現他慢慢地就說出來了。說明學以致用是有一定的滯后性。教育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認知規律,是個慢過程,教育本身就是一個播種和等待的過程,種子到了合適的時機就會發芽、生根、綻放。
?
作為教育工作者,同時我又是一名小學生的父親。孩子考試時,發現孩子考得不太好,就像很多家長一樣,我也糾結和痛苦,甚至也有焦慮。后來,我發現孩子的學習從平庸到優秀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的,我和愛人就把心態放平,采取的做法就是鼓勵兒子不要放棄,要堅持,你做任何一件事,我們唯一的要求就是努力、認真,然后不管結果如何,作為父母我們都會接受。我發現當我的心態調整以后,我的兒子見到我就不會那么緊張了,經過兩三年的時間,我的孩子在朝一個好的方向發展。所以,作為父母,作為老師,一定要學會等待。
?
新府學從成立以來,可能時間并不長,但我們前期在人力、物力、財力上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和積淀。就我個人而言,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想辦一個全日制的特別牛的學校,我也一直在為自己的這個夢想努力著,一直在尋覓機會,當機會來了我也不會放棄。學校剛起步,我們一定要穩扎穩打把它做好,要綜合考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要么就不做,要做就做好。我相信這也是一種等待的過程。
?
“
“抱怨是人的劣根性,是在傳播負能量,抱怨很容易,不容易的是,一如既往地堅持鼓勵孩子有自信,引領他們走向成功?!?
”
?
新府學有個使命,“幫助優秀的學生成就精英夢想”。作為老師,要幫助優秀的學生,也要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,要尊重孩子差異。作為老師說句讓孩子有自信的話很難,但是說句傷害他的話卻很容易。無論家長還是老師,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謹思慎言。孩子一旦失去了自信,他的學習內驅力就會下降,就很難成功了。
?
教育,不是單純的說教,說教一定是結合在具體情境中,針對孩子做事的某個細節鼓勵他。比如昨天,我兒子在做一道奧數題,這道題作為老師我已經講了好多遍了,但我兒子用一個新的方法也得到了答案。我當時覺得這種做法不對,但后來兒子跟我溝通后,我發現他做的是對的。我內心非常高興,對他說,兒子你很棒,你的方法比我的更簡潔。就這題而言,你也超越了爸爸。所以,結合具體的事件給予鼓勵,而不是空泛的說教。教育應該是真實、有溫度的。
?
教書育人,育人是根本。讓家長和學校一起,幫助孩子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,這就是教育者的使命。讓學生感受到,由于你的出色,會影響到社會上的很多人出色,會幫助社會上的很多人。就像愛迪生發明電燈、比爾蓋茨建立微軟一樣,給人們帶來福祉,我們的生活因為一些出色的人變得更加便捷、更加幸福。我希望,我的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,自己出色的同時還能幫助更多的人。這也是我建立新府學這個學校的初衷,我希望能用我的力量和團隊的力量,幫助更多的家庭。
?
解讀教育管理
?
“
“人工智能時代,教育能不能被顛覆,我的回答是不能?!?
”
?
當老師,必須要求自己是通才。
?
我們對學生提出了六條核心素養能力,分為文化基礎、自主發展、社會參與三個方面,每個方面對應兩條核心素養。
?
第一,文化基礎,包括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。這就是之前所說的文和理的能力。
?
第二,自主發展,包括學會學習、健康生活。如何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人,那么首先要學會學習,其次要健康生活,你的身體和心理都要是健康的。
?
第三,社會參與,包括責任擔當、實踐創新。一個人從人到社會人的轉變過程中,不是活在真空中的,是活在社會里面的,需要人的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。為什么把實踐放在創新前面,很多事情都是先干,干中有創新。這些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能力,當老師也需要這樣的核心素養。
?
就像清華大學傳奇校長梅貽琦所說,“所謂大學者,非謂有大樓之謂也,有大師之謂也”,梅校長認為老師不但要“以己之專長之特科知識為明晰講授”,而且要為學生的“自謀修養、意志鍛煉和情緒裁節”樹立榜樣。為此,他提出了“從游”這一生動的比喻,以老師為大魚,學生為小魚。認為“學校猶水也,師生猶魚也,其行動猶游泳也。大魚前導,小魚尾隨,是從游也。從游既久,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,不為而成?!币越處煹母呱衅沸衼碜匀坏匾龑W生,達到“不為而成”,是很高明的教育方法。所以有人問,人工智能時代,教育能不能被顛覆,我的回答是不能。教育,知識與技能只是第一級目標,更重要的是立德樹人。
教育的本質:
優秀的人影響人變得優秀,
是塑造人心靈的過程。
?
“其實數學專業水平比我強的多得是,但是像我這么幸福的人不多。為什么呢,因為我做老師的時候是全力以赴地愛孩子,傾其所有給了孩子們。
?
我選擇從教者的標準,首先要有教育情懷。你不愛這件事,不愛孩子,那就沒有教育情懷。如果沒有情懷,那就別做教育。
?
教師這個職業和其他職業最大的不同,可能就在于你是學生和家長之間是生命的連接。我有一個學生,在谷歌當高管。美國那邊和這邊有八個小時的時差,學生結婚的時候,他的父母就在一直給我直播孩子的婚禮,我當時覺得作為老師特別幸福。當老師,你連接了學生,連接了家長。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,也會收獲很多家長和學生的愛。所以很多事情付出和收獲是成正比例的,不要總想著索取,而是要付出,多幫助人。
?
學校能不能留人,要看在精神世界中,你對他們是不是有引領,也就是說,他們跟著你能不能學本事。在待遇上,你是不是能讓這些老師活的有尊嚴。陳部長也說,讓更多優秀的人去當老師,全面提高老師的待遇,這些我覺得特別好。
?
未來的三年內我希望:
第一,做以學生為中心的好教育;
第二,更好地實現融合。我希望在理念、教學方法、課程等方面都實現中西有機融合,最后實現文化的融合。
?
至于三年內的是否能收支平衡,這個是排在后面的。新府學的教育:就是有情懷的人,帶著有情懷的團隊,干著有情懷的事,幫助若干個家庭成功。
?
所謂教育,其實就是優秀的人影向身邊的人變得更優秀。